[彭伯顿,凯洛斯,克洛诺斯,吴伯凡,纽约客]投资人经常提到的“Know how”是什么东东

2021-03-28 03:09

原标题:投资人经常提到的“Know how”是什么东东

文|乐创企业家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提供

“Know how”到底是什么意思

创业者在融资谈判的过程中,会经常被投资人问到一个词“Know how”。到底什么是“Know how”,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

1886年,一位叫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将古柯叶与可乐果核混合制成了棕色的果汁,再倒第二杯时,助手不小心加入了苏打水,结果制成后,味道很好,就有了风靡全球一百多年的可口可乐。

传说这个配方全世界只有七个人知道,但1979年2月8日出版的《亚特兰大宪章报》公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人拿着一本打开的书,书上展示的就是可口可乐发明人 John Pemberton 的秘密配方:液体古柯叶提取物:3打兰(重量单位),柠檬酸:3盎司,咖啡因:1盎司,糖:30 (没说单位),水: 2.5加仑,柠檬汁: 2品脱,香草:1盎司,焦糖:1.5盎司或更多。

这种属于商业秘密.但没有专利保护.具有无形资产性质的技术诀窍、专业知识、私家配方,统称为“Know how”。

我们都知道德国的工业是全世界学习的榜样,原因就是德国贫富差距较小,工人收入很高,这使得许多人得以静下心来钻研技术。最终成为掌握“Know how”的关键人才。

“Know how”会被智能替代吗

最近几年,法律、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都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智能能否实现“Know how”普及,使企业失去这一类的竞争壁呢?那些掌握“Know how”的关键人才是否也会被智能替代呢?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类大脑的运作模式。比如,认识狗?人类是先看到狗,然后被告知这种生物叫狗,通过不断犯错、被纠正,一次次自我调整,最终知道了什么是狗。

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也是从已分类的图片里提取信息。然后观察成百上千张归类的图片,归纳出狗的特征,最终形成自己认狗的方法,这和小孩认狗的方法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机器的深度学习速度快的离谱。

今天听到《纽约客》杂志报道的一篇医生作家的文章,他介绍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教人工智能如何辨别一种恶性肿瘤,在用了近13万张图片训练机器正确识别病变之后,结果是在每次测试中,机器的算法都优于专业的皮肤科医师。

但他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和人类医生诊断的区别,他借鉴了英国哲学家Gilbert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所掌握的应该叫“Know what知道是什么”,而拥有几十年经验的人类医师掌握的才叫“Know how知道怎么做”。

文章里还打了一个比方,假如让一个棒球运动员和一个物理学家比赛判断球的掉落位置。棒球运动员不知道任何方程式和理论,但他投球上百万次,所以能准确判断出球会落在哪里。物理学家则可以通过解方程来计算出球的掉落位置。最终从结果上来看,两人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都能精准判断出球的落点。人工智能就像是那个棒球运动员,而人类医生就是那个物理学家。

医生在临床实践上最强大的地方,既不是“知道是什么”,也不是“知道怎么治”,而是知道为什么疾病会发生。

回到主题,掌握“Know how”的关键人才不会被智能淘汰,“Know how”作为企业的竞争壁垒还会一直存在。而人工智能,只会使关键人才的能力更强。

怎样才能掌握某种“Know how”

现在流行叫做“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论,意思是如果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就要在这上花一万小时的时间。

昨天听到吴伯凡老师给出了不同见解,很受启发。他分享了希腊神话中的两个神,一个叫凯洛斯,一个叫克洛诺斯。克洛诺斯主管时间的量,他的弟弟凯洛斯,主管时间的质。在很多时候,时间的质要比时间的量更重要。

很多有很大成就的人都是在26岁左右做出成绩来的,爱迪生的第一项发明是在26岁,爱因斯坦和牛顿也是,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是26岁。

26岁就已经在某个领域做出巨大成就的人,显然没有花一万个小时在上面。

真正的原因是在快速迭代时体会到的关键时刻。就像现在流行的精益创业,从一个最小可用化产品推向市场,跟客户进行互动,让客户的使用行为来检验你的设想是否正确,关键时刻就是你意识到问题在哪,并因此想到改进方法的那一刻,然后又开始二次循环。

回到主题,掌握某种“Know how”的关键应该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关键时刻。

创业者在画出自己的商业模式时,“Know how”是核心资源板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想在行业中建立竞争壁垒,占据领导地位。发现并培养自己的“Know how”是关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2016-2018 新泰资讯 http://www.xtm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