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墨尔本的打工生涯:坚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丨-V

2023-03-07 05:17

原创 喜喜爱旅行 喜喜见闻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所说,这种日结工作的好处就是,每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像拆盲盒一样;干的时间长了,甚至有时候还能碰上之前认识的一起工作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结交了不少天南海北的新朋友;如果工作的环境和同事合得来,下次需要人的时候,我还会申请;但是如果环境恶劣,同事做事无脑,就真正可以做到“老死不相往来”。

已经干了52个临时工,绝对算是资深老人了

结束了日结工作以后,会有雇主和雇员的“背靠背”打分制度:双方都打分之后才能看到对方给自己的评分。且该系统一共分为五个级别:poor、fair、ok、good和excelent。用户每次申请工作,都可以查看雇员给该雇主的打分情况和评价详情;同时,雇主也可以查看临时工的分数情况,包括给哪些雇主干过以及干过哪些工种都会显示得一清二楚。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打分系统不是匿名的,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想说实话又不敢说,或者为了下次可以再申请到这份儿工作而忍气吞声。

比如我第一份临时工就是在墨尔本鼓楼的一家很火的咖啡馆工作,工作时长五小时,朋友安排了每个人30分钟的休息时间,并提供了一份免费午餐。

工作结束后,手机系统会提示我给雇主发送消息,告诉雇主我准确的工作时长和休息时间。因为通常会有缩短或者延长工时的情况发生,甚至挑选临时工的人当日并不在那。

我发送完消息后,信箱中等来了一封电子收据,发现咖啡馆少付给我了30分钟的工钱,我觉得很奇怪,问了朋友,她也觉得砍掉我30分钟的休息时间有点不太合理,建议我和老板问清楚。但我思索了一下,心里虽然不舒服但决定还是忍了:给个五星好评算了,这样以后申请工作,老板还会考虑我。

回到家后,我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澳洲公平工作中有规定,五个小时之内通常不会安排员工休息,但如果超过五小时,会安排一次30分钟的休息的时间,但是这30分钟是不包含在工时数里的。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一次,我在市中心一家find dinning饭馆工作,本来分配给我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当晚的一个小型餐会,但是与会人员姗姗来迟,迟迟无法上菜,前面的服务员却异常忙碌,我便主动过去帮忙。

该饭馆的厨房是开放式的,而且不设置按铃,这样就经常导致服务员错过上菜的最佳时间,站在一边的主厨早已是一脸不满:做好的菜不赶紧趁热上,肯定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品质。

几个回合下来,他的脸色更加难看,这时一名服务员端回一盘鱼,向他传达客人的抱怨,主厨大叔不耐烦地说了些什么,命服务员把菜再端回去,没想到却被客人拒收,这次直接送进了垃圾桶。

不愉快且压力巨大的一晚结束后,无辜的我被主厨直接给了三星,严重拉低了我的整体分数,这又让我懊恼了一晚上,后悔不应该去这家饭馆工作,担心失去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

其实这和我当年刚在淘宝上卖衣服的经历很相似,只要看到买家没有给我全五星好评,我心里就会难受得要命,一直在检讨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或者哪句话说错了。不过随着见的顾客多了,脸皮也逐渐“厚”了起来,发现太多用各种方法企图“碰瓷”或占小便宜的人:生气或者和他们较劲,其实自己损失最大。

为会议准备的热水、茶包、牛奶和果汁等

随着我工作次数的增多,心态也端正了起来,也不会再把评分看得如此重要,更是逐渐发现了人性的多样。以前在国内嫌弃“办公室政治”,而现在从雇主到雇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混杂上语言的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个人性别的不同,只能使得工作更加难上加难。

这份儿工作让我有机会换个角度看墨尔本

一个姑娘给我讲述了她的奇葩经历,一晚她去一家高档餐馆打工,完成工作后,她边解下围裙边自言自语:“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就因为这句话,她被经理给了两星差评,理由更加啼笑皆非,因为她这句话影响了团队其他人的士气。

还有一次,一个小哥告诉我他周五晚上要去墨尔本南边的一家披萨店干,虽然需要开车45分钟,但是他也乐得赚这份小钱。过了几天,我又在一个会议上遇到了他,问起他在披萨店的工作经历,他苦笑着告诉我,加上堵车,等他驱车1小时到达饭馆之后,店主却告诉他,还没太搞明白如何付款,便直接打发他走了。他竟然老老实实地又驱车45分钟回了家。

听完他的故事,我马上就参破了原因:一般来说,取消一份临时工作至少需要提前三个小时通知,如果雇员按时到达工作地点,不管工作与否,都要支付至少三个小时的时薪。而且一个雇主在网上发布招人信息的时候,他必须在发布之前先把工资打到第三方那里才可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雇员的利益。

披萨店的老板预判周五晚上会很忙,需要人手,结果预订的客人很少,他想节约这份工钱,所以随便编了个理由把他打发走了。

员工更衣室,第一次打上了领带

在这之后没多久,我就意识到,我们这种日结的员工必须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你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利益,很多抱着“用完即弃”想法的雇主更不会在乎。

有的地方工作环境宜人

周日下午四点,我来到墨尔本南部一家酒窖工作。店里员工当日分配给我的工作是收桌和把脏杯子送进洗碗机。

没一会儿,负责在厨房做小食拼盘的马来西亚小哥就出来找我,让我去厨房洗收回来的盘子。

我看着水池里堆得跟小山一样高的盘子,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不好意思,我来这里的工作title是FOH(front of house),不是Bussie。”(Bussie是洗碗工的昵称,也许是觉得洗碗工这个词儿不好听,便发明出了另一个昵称)

估计他没有预料到我会这么回答他,沉默了一下,随即和我说道:“可是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要做所有的工作。”

我随即回答他:“哦,那是你们员工自己的事,经理找的是FOH,抱歉,我不是Bussie。”

随后我俩看着水池里的盘子,陷入了巨大的沉默。最后还是他打破了尴尬:“没事了,那我来洗吧。”

转身出了厨房,我悲哀地发现,因为是只干一天的临时工,所以每个在这里工作的长期员工都会企图榨干你的每一分钟。

经过这件事件后,他们确实长了记性,下次需要人的时候,名称已经改成了Bussie。

又一个周六到了,这次我要乘坐火车1小时前往吉朗的足球场工作。起初的时薪是40刀/小时,因为路途遥远,所以还会支付2个小时的交通费,相当于工作4小时实得6小时。周五的下午,我发现已经把薪资提到了45刀,同时我还收到了一封邮件:为了感谢我,会给我补齐每小时5刀的差价。

这时我还在想,真是一家体贴的好公司啊!

因为路途遥远,Federico主动承担起接送我的任务。到达目的地后,体育场早已是一片喧哗热闹的景象,澳洲人民特别钟情这项运动,且又是本地球队作为主场,很多人都早早穿戴着自己支持的队伍的围巾、T恤,入场等候。

而我则在场外犯起了糊涂,先是用时10分钟才终于找对了地方:它们由两个铁皮房子组成,一个是用来签到和领取工作服的——一件短袖红色polo衫;另一间则是更衣室和储物间。我把脱下的衣服和包放在了格子里,换衣服的时候还想着万一场馆里面比较冷,特意留了一件黑色长袖T恤做为打底。

换好衣服后,我就拿着写有工作位置的GB10的证件扫码入场。进入之后,发现这个环形的球场大极了,却没有人知道神秘的GB10在哪,我只好抓住一个工作人员询问,她琢磨了好一会儿,告诉我,应该是在三层,等我好不容易上到了三层,偶遇一名其他店的店员,她明确告诉我,这里除了这家店什么都没有,GB10肯定不在这。

我又下到一层,企图问另外一名站在薯条汉堡后面的工作人员,他颇为自信的大手一挥,告诉我:“一直往前走!”我走了一会儿,依然毫无头绪,幸好发现了刚才引导我签到的经理,他终于给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就这样,由于贵公司极差的管理能力,我终于在一小时后找到了我该在的位置。

开始工作没多久,我和另外一个姑娘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寒冷。因为场馆是露天弧形设计,穿堂风的威力大极了。我站了没一会儿就听旁边的姑娘和我小声念叨,她也觉得冷极了。我于是自告奋勇地问工作人员,想去铁皮屋拿两件夹克衫。

工作人员同意后,我便轻车熟路地走了回去,没想到由于签到工作结束,小屋的工作人员也撤退了,我吃了闭门羹。

我掏出手机给经理发了短信,询问他是否可能派个人来给我打开门。很快他就回复了我,让我先回去安心工作,随后会派人给我们送过去。

一个小时之后,我俩已经被冻得快扛不住了,我和一个刚走进来的工作人员又说了一遍我的诉求,他的回复却令人泄气:“哎呀,你知道的,拿夹克的地方离这里太远了,不好意思啊。”我只好重新回到机器前,寄希望于经理很快就会把衣服送来。

在工作期间,我俩对每个穿着厚外套来买啤酒的澳洲人报以羡慕又嫉妒的眼神。

还有一个小时结束工作,我们基本不抱任何希望了,最讽刺的是我们对面的工作人员都穿着温暖的夹克,看着我俩瑟瑟发抖却又假惺惺地关心:“你们是不是很冷啊?”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便作出一副惋惜的表情,却没有人提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整个工作期间,我为了保暖,都是把双手放在腋下,或者插在口袋里,企图获得一丝温暖。等到终于熬到结束工作的时候,我的脚已经彻底冻麻了,签字的时候手也在不停地颤抖。

离开后,我们两个迫不及待地冲入室外,在温暖的阳光的照耀下,终于感受到了一丝温暖暖。边往停车场走的路上我边诅咒发誓要给出我的首个一星差评。Federico也不忘在旁边给我“煽风点火”:“你要记住此时的愤怒,不要一会儿暖和过来了就忘了你的经历!”

笑话,我是那种记吃不记打的人吗?

请阅读我的差评

但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差评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我希望我的真实反馈能让这家公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更可以帮助到后面来这里工作的员工,让他们换上短袖polo衫的时候,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能抓上一件夹克衫,保障自己合理的利益。

虽然再也不会去了,但不是我的锅我绝不背

我一直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同时也非常着迷于个人英雄主义,而且我也相信只要有人勇于站出来维护自己应得的权益,就会带动更多勇敢的人为自己发声。

毕竟我们背井离乡的来到另一个国家,不就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能够更加美好吗?

原标题:《我在墨尔本的打工生涯:坚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阅读原文

分享到:
© 2016-2018 新泰资讯 http://www.xtmjg.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4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