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学霸”演讲,全毁在“白菜”上了

2021-10-31 01:42

文|柯锦雄

关于“衡中模式”的争议,最近有了新的素材。
在一档演讲节目当中,来自衡水中学的高三学生张锡峰放言:“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5月30日,该节目官方微博发布了张锡峰的完整演讲视频,时长10分钟。说实话,整个演讲的起承转合,重音使用,音乐烘托,情绪递进都可以称之为励志演讲的佳作。
演讲中,张锡峰以“普通人”自居,这种将自己姿态放低的行为,是后面所有强烈情绪的起点。如果要从逻辑上深究,能够进入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相比较于河北省其他市县的高考学子而言,已经算不上“普通人”了。
从“普通人”这个点出发,张锡峰开始酝酿观众的情绪,而酝酿的方式就是进入城市接受教育的他,对于自身乡土身份的自卑。农村孩子不知道怎么坐电梯,自己踢球踢错了球门被队友指责,羡慕那些暑假去北京上海的城里孩子。
情绪酝酿到这里,张锡峰有了一个总结,行走在街道上,看到行色匆匆的人群汹涌地向自己走来,他不想像这些人一样平庸地生活,一个月拿着两三千元的工资,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看到这里,应该就能了解,作为“普通人”的他不想当一个普通人。
而在他眼中那些不普通的人是什么样的生活呢?看完整个视频,虽然他将自己与别人区分为“土猪”,以及城里的孩子,但是他所谓的城里的孩子更多的是城市里有钱人的孩子。所谓的不普通最终简化成两个字:有钱。
要知道城市里的普通人不比乡下少,并不是每一个城里的孩子都能够上辅导班,不是每一个城里的孩子都能够出国,也不是每一个城里的孩子都早早过了雅思,能与外国人自由的交谈。
实际上,演讲中所谓的城里的孩子,只是城里很少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城市。但是情绪需要极端,只有这样极端地对比,才能凸显“乡下土猪”逆天改命的价值。
情绪到了这里,演讲回到的“高考”的主题上,张锡峰试图扭转外界对于衡中模式的负面看法,不过反驳的方式是树了一个“假想敌”,将所有对衡中模式的批判简化成对于他们这群学生的批判,情绪激动地称“他们不是高考机器,不是教育畸形,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
不可否认,高考是目前农村学子,包括不少城市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渠道,但也只是重要而已,而非唯一。衡中模式作为典型的应试模式,确实是一些教育资源稀缺地区的学生参加高考竞争的重要方式,但是这种模式所竞争的对象不是演讲中制造的“城里孩子”,而是跟衡水中学同在河北省的其他学生。尴尬的地方就在于,张锡峰所谓的进城“拱白菜”,踩在脚下的不是那些北上广的城里孩子,反而是跟自己一样身处河北的其他孩子。
对于衡中模式的批判不能简单等同于对衡水中学的批判,更不能等同于对于衡中学生的批判,这种制造敌人,营造悲情的方式无助于找寻实际的问题。正如该档节目嘉宾刘仪伟所讲的,内心是光明的,看到的就是光明;内心是阴暗的,看到的就是阴暗。“你所看到的批判和听到的言论,就是你内心的一种反馈。”
这场演讲当然是一场好的演讲,如果这些文字真的是张锡峰的所思所想,那说明外界对于衡中模式的批判还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但如果这是节目组撰写的,而张锡峰的任务只是按照演讲的方式念出来,那我们还是忘记这场演讲吧,毕竟孩子还要高考。
逻辑欠缺基本上是很多演讲的通病,不过这场演讲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制造敌人,制造对立,推动情绪上升的不是个人的成长,而是对外界“敌人”的反抗。但可惜“敌人”并不存在,这也使得这场演讲很有煽动力,但没有说服力。从演讲的标题《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或许也可以看出来,世界很大,多元且复杂,如果简单地认为世界很小,那只能说明看世界的人角度太狭隘了。
除了“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这样的方式之外,该如何真正地表达高考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呢?不如听听最近一段28年前小学生谈理想的录音。
同样是河北,1993年6月1日,邢台平乡县贾村小学的乡村教师胡清汝从村里借了一台录音机录下了五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并让孩子们写了下来:
“我的理想是当教师,为祖国培养人才”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研究生”
“我的理想是当军人”
“我的理想是当司机,为祖国做贡献”
“我的理想是当工人,为祖国做贡献”
两相对比,到城里“拱白菜”的想法就显得俗气很多了。

分享到:
© 2016-2018 新泰资讯 http://www.xtmjg.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1007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