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2021-04-13 18:35

主讲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副校长(副院长)、教授 谢春涛

内容要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行动赢得了最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具体说,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一个党起码应该是爱国的,不爱国的党,相信老百姓不会拥护和支持。而在当年,爱国就得表现为抗日,在抗日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表现是好的,比当年执政的中国国民党要好得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8年之久,也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努力,甚至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委曲求全;三是共产党的部队消灭牵制了大量日本侵略军;四是共产党的部队英勇抗日,绝不投降。
第二,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毛泽东同志对农民问题是看得很清楚的,他认为中国革命的实质问题就是个农民问题,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谁把农民争取过来问题就解决了。靠什么争取?就是满足农民的土地诉求。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富农一同抗日,把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土地政策改成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无论怎么改、怎么变,农民都很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为他们谋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就是他们的子弟兵。所以,农民子弟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参军的就得参军,不能参军的也得踊跃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就同广大农民形成了血肉联系、鱼水关系。
第三,共产党实行了高度的民主。现在偶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共产党是怕民主的,共产党是不搞民主的,这纯粹是胡说八道。中国共产党就是靠搞民主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当年就是拿着民主来对付国民党的。国民党在他的统治区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而中国共产党在自己局部执政的区域实行普选。共产党当年还提出实行“三三制”,就是共产党人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员组成中,只占1/3,另两个1/3,一个是左派进步分子,一个是中间人士。陕甘宁边区选上的共产党人一度超过了1/3,多出部分辞职,就保留1/3。当年根据地的政权得到了各阶层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国统区很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往延安跑,历经千辛万苦跑去了延安。但是,很少有人往重庆跑,人心所向,清清楚楚。
第四,共产党人高度廉洁。毛泽东曾经自豪地讲过,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十个方面的东西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巧取豪夺,没有叫花子,没有娼妓等等。显然,这十个方面,国统区那儿都有。毛泽东就是跟国统区做比较的。当年国民党的垮台跟它的腐败透顶有着直接的关系,国民党政权在后期可以说遭受了各阶层人民的唾弃。
舜玉路街道
近日来,舜玉街道组织开展讲活历史、用活红色资源、运用在线资源、搞活教育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文化教育。
注重日常,党史学习常态化。街道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学习,以上率下有序推进;开展“周五观影”活动,组织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观看红色电影5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各支部结合主题。
拓宽渠道,党史学习精准化。借助“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开启“云党课”,鼓励党员干部在线收听党史有声读物、观看红色影视展播、学习党史知识;邀请市博物馆讲解员等形式,为辖区2000余名党员群众开展9场主题特色党课培训。“支部帮教”暖心学,对因身体及工作原因等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采取发放资料、送学上门、微信推送等方式送课。
活用阵地,党史学习多样化。发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文明实践站、“飞地”党建等阵地作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学党史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挖掘辖区红色资源,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银龄力量”,联合开展好“银发之声”沂蒙故事、党史宣讲活动。
市中这么好 欢迎扫一扫

原标题:《【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阅读原文

分享到:
© 2016-2018 新泰资讯 http://www.xtm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