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入画来——人民日报《复兴大道100号》是如何炼成的丨-V

2023-03-07 02:12

百年征程入画来——人民日报《复兴大道100号》是如何炼成的 原创 张意轩刘畅刘镇杰 传媒 收录于话题 #融媒体报道 2个内容

近几年,伴随人们对新媒体产品可视化的需求,长图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长图所具有的直观性、场景感与冲击力,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中,长图也毫无悬念地成为主流媒体创意策划的必争板块。在此背景下,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横屏手绘长图H5《复兴大道100号》在众多新媒体主题产品中突出重围,一上线即引发热议,成为爆款之作。

《复兴大道100号》长图作品以超长画卷与“一镜到底”的形式,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动画、AI交互等多项技术,通过丰富多元的场景变化与内容细节,记录了时代的沧桑巨变,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伟大征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7月末,该作品仅在人民日报新媒体渠道浏览量就超过1.2亿,点赞量超290万,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近3.5亿,全网首页首屏转载,在多地的线下展馆、地铁站、火车站、户外大屏、公共交通屏幕等以多种形式播放,丰富了用户的观赏体验。

精益求精,反复打磨

用极致跳脱同质

当下,信息过载已成为用户的普遍困扰,一款产品如何脱颖而出,成功获取注意力?答案就是与一般产品有所区隔,避免同质化。无论创意新还是构思巧,本质都是在创造稀缺性,而当产品制作呈现出极致水准,同样会在同题竞争中高出一筹。

目前,市面上的长图产品可分为不同形式:数据类、图片类、文案类、手绘类,等等。其中,手绘类长图的画面风格、色彩层次多样,为用户带来的视觉体验更饱满丰富,但其制作时间较长,需将制作周期前置,才能保证推出节点的时效性。

在《复兴大道100号》策划初期,团队便将“匠心之作、精益求精”作为产品的基本定位。整个产品的绘画、制作周期在100天左右,经历了从脚本策划、历史照片与参考图像梳理、草图勾勒、上色制作、场景拼接、内容校正、动画处理、声效匹配等一系列繁复的制作流程,最终成稿以一条路串联起时间线,并通过长图、微信SVG互动、H5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在长图里,用户能看到用手绘搭建起来的一个个历史场景,一段段党史记忆也随时浮现。整个作品在手机端长50余屏,覆盖300多个历史事件和场景,包括5000多个人物、400余座建筑,大到场景布局,小到人物表情,团队对每一处细节都精雕细琢,试图用无数精确的细节搭建起整个百年征程的波澜壮阔。

制作前期,团队先反复翻阅党史资料,收集经典历史场景照片,最终确认了要呈现的300多个历史事件和场景。这其中,不仅有红船启航、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召开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涵盖了“半条被子”“丰碑”“八女投江”等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还有刘胡兰、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王继才、杨善洲等不同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绘制过程中,团队又与党史专家多次交流请教,反复核查史实,参考多部纪录片和历史照片,确保每一处场景都有据可依。例如,在绘制“中华苏维埃一大”场景时,团队就会议场景、会场张挂画像的角度、条幅的具体文字内容及字体等,反复请教江西省党史研究室,尽量做到每一处呈现都是根据史实的复原;绘制“成渝铁路开通”时,团队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协调了当时的照片,逼真还原;即使是1994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这样在整个画面中很小的场景,团队依然精益求精,同足协沟通要到当时的会徽图案。严格忠于史实,高度还原历史,不管是不同年代的军旗、军服,还是墙体上的标语字体,甚至是人们的着装发型,《复兴大道100号》每一处都力保画面的准确度与还原度,以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体验。

交互设计,视听一体

营造沉浸式体验

《复兴大道100号》长图作品在手机端长50余屏,如此丰富的内容,如何吸引用户投入更多时间?这就需要产品增加社交含量,创造出“有我”的参与感,让用户置身其中,参与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引发情感共振。

绘制时,团队同步进行多维感官体验的前置设计,对每一处需要动态化的细节多帧绘制处理,尤其是对H5中AI交互技术的应用场景,更是着重打磨,从脸型、发型、着装各方面细化设计,优化用户的参与体验。

《复兴大道100号》每一屏画面都做了动态设计,如湘江战役中炸弹激起巨大的水花来体现鏖战的残酷与惨烈,开国大典时的和平鸽飞舞、红旗渠开通水流汩汩等,通过动画设计,画面传递了更多信息,也创造了更好的视觉体验。

除此之外,长图在声效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不仅有历史事件的同期声、新闻报道,如五卅运动中“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八一南昌起义中的枪响、东风号下水典礼时的广播播报、东方红发射后传回到地球的《东方红》歌声、港澳回归时的转播报道等,还大量加入生活场景中的真实声音,尤其是体现不同年代的声效,包括叫卖声、自行车铃铛声、孩童玩闹声和具有不同年代特点的音乐,力求还原时代,激起用户的情感共鸣。

在手绘的基础上,长图以H5呈现,还特意增加AI交互技术,用户可以亲自到历史场景中体验,上传自己的照片,生成属于自己的“百年征程纪念照”,成为红色娘子军的一员、到地道战感受人民的智慧、成为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宣传员、为北京申奥成功欢呼??这些多维体验的设计大大增加了长图的立体感和场景感。

以长图为载体,通过微信SVG互动、H5等多种形式,用户穿越百年时光,沉浸在丰富的动画和声效里,近距离重温不同时代的记忆,并能通过AI技术将自己“置身”不同时代场景。通过做好交互设计,视听一体,《复兴大道100号》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党史题材产品传播,把准内容导向的同时,做到了寓教于乐。

多元落地,海量覆盖

实现多品类全链条全域传播

《复兴大道100号》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线上首发,上线即获得广泛好评,创造了现象级传播量。除了常规的新媒体线上发布渠道,《复兴大道100号》对多元落地传播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通过海量覆盖,在线上线下多维度连接用户,让好创意、好策划传播效果最大化。

《复兴大道100号》线下落地的第一站就是由人民日报新媒体打造的“复兴大道100号”线下互动体验馆。体验馆设在北京市三里屯商圈,观众入馆后会率先穿过由长图搭建的时光长廊,开启百年穿越旅程。接下来的10个不同主题展区,都是以生活化视角、场景化展陈,还原不同时代的历史画面和生活场景。在为期10天的开放时间里,互动体验馆共接待参观者近2万人次,现场参与活动人数超3万人次,这里俨然成为北京“最红打卡地”。许多观众专程远道而来,排队数小时只为进馆参观。七一前夕的周末,参观者创造高峰,单日最高预约参观者超过7000人。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22日开馆至7月2日活动结束,全网“复兴大道100号”相关信息总量为91327条,其中98%以上的内容为自发传播。

此外,为了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外地观众可以参观“复兴大道100号”线下体验馆,人民日报新媒体同步推出“复兴大道100号”线上VR体验馆。该线上展馆采用景深漫游技术,利用3D模型、全景图片和微视频等通用素材的混合剪辑,让网友通过手机就能获得与现场类似的观展体验,最终实现“复兴大道100号”24小时开放、永不“闭馆”。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与“连接”的意义凸显,用户时间、空间、情绪等所构成的信息消费场景越来越精确,场景日益成为媒体传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在《复兴大道100号》的传播中,团队全力开拓线下场景,力求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与多领域拓展,做到让信息找人,而不是人找信息,方便用户在各种样态的场景内,与信息连接,从点式传播转向链式传播。

“巨型百米动态画卷《复兴大道100号》亮相西湖天幕LED大屏,吸引了来往行人驻足打卡”“刷屏朋友圈的《复兴大道100号》百米画卷,可以到越秀公园地铁站、广清城际铁路线花都站来打卡”“运城市委网信办印制人民日报新媒体《复兴大道100号》创意长图,在运城体育公园、禹都公园展出”,从这些新闻里,可以看到长图落地展示的不同形态。除了在商圈户外大屏、地铁站、高铁站等,长图还出现在高铁列车、高速公路服务区、办事大厅等生活高频应用场景中,拓宽了用户接收信息的途径,创造出用户可沉浸、可参与的环境,真正构建起跨媒体、跨平台、跨场景的多维互动传播矩阵,实现了多品类全链条全域传播。(作者单位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原标题:《百年征程入画来——人民日报《复兴大道100号》是如何炼成的》

阅读原文

分享到:
© 2016-2018 新泰资讯 http://www.xtmjg.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4273号